作者: 姜培軍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5-08-19 10:31
□記者 姜培軍
連日來,熱映中的電影《南京照相館》銀幕之中的故事令廣大觀眾為之心痛,其實,銀幕之外的抗戰歷史更加令人難忘。抗戰史上,一位位菏澤人英勇奮戰、血灑疆場,姜玉貞就是其中一位……
紀念碑前憶英魂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昨日,一縷陽光傾瀉而下,位于魯西新區岳程街道東南隅社區的姜玉貞烈士紀念館,愈發顯得莊嚴肅穆。
烽煙散去,八十載春秋已逝。這座承載著菏澤人民抗戰記憶的紀念設施,在歲月流轉中愈發厚重。“從1996年至2006年,我們歷經10年,通過多方努力,先后建起紀念碑、紀念館等紀念設施,硬化了地面,栽種了松柏及一些花草。”東南隅社區60歲的義務講解員姜旭東介紹,“姜玉貞將軍比我長一輩,我自幼是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的。”
姜玉貞烈士紀念館里,陳列著他的畫像、革命烈士證明書及《姜玉貞將軍傳略》。從中可以了解到,姜玉貞出生于1894年,父親早逝,自幼隨母親艱難度日。他的母親潘氏,勤樸能干、教子有方。姜玉貞幼年便立志精忠報國。
據了解,在1913年秋,姜玉貞不顧母親反對,毅然投軍。1916年6月,所在部隊被山西督軍閻錫山收編后,姜玉貞被送到山西陸軍第一混成旅干部營學習受訓。次年受訓期滿,他回到原部隊任排長,因帶兵嚴格、一絲不茍,對士兵親如兄弟,很快便從排長升為連長、營長。北伐戰爭后,他被派到中央陸軍學校學習,結業后升任山西陸軍第三團上校團長。
1930年中原大戰中,姜玉貞率部沖鋒陷陣,肺部受重傷,手術時割去一側肺葉。1934年,他被提升為晉綏軍六十六軍一九六旅旅長,駐防山西陽泉,并兼任石太鐵路修防司令。1935年4月19日,他獲授少將軍銜。
血染原平譜壯歌
“我們東南隅社區共有居民2900余名,其中姜氏族人占近一半,姜玉貞將軍最受敬仰。”姜旭東說,“據社區老人講,當時十里八鄉有幾百人跟隨姜玉貞參軍入伍。”
1937年9月初,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四軍一九六旅少將旅長的姜玉貞接到開赴抗日前線的命令。當時,妻子病逝不久,母親年老體弱,年幼的子女無人照看,全家處于極度困難與悲痛之中。但他毅然告別母親,率領全旅官兵奔赴抗日前線。
1937年9月30日,姜玉貞接到第二戰區長官部“限期七日,死守原平”的命令,當即回電:“如果達不到任務,誓與原平同殉。”接著,他率隊伍自崞縣開拔,晚9時到達原平,立刻率官兵修筑工事,做好戰斗準備。10月1日,日軍由山西代縣南下,以重兵分東、北、西三路包圍原平城。姜玉貞率全旅將士在原平城外與日軍展開激戰,多次擊退日軍進攻。
日軍見久攻原平不下,便增派兵力,并調集重型武器。為保存兵力,姜玉貞指揮官兵撤入城內,固守城垣。1937年10月5日,日軍步兵在大炮、坦克掩護下,再次發動猛攻,城墻被炸開一處缺口。姜玉貞率部死守缺口,使日軍始終未能突入城垣。
1937年10月7日,守城任務期滿,姜玉貞又接到再守3日的命令。當晚,他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討論戰局形勢,表示堅決執行上級命令:“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完成任務,誓與原平共存亡!”10月8日,日軍調來飛機、大炮向原平城內猛轟,一九六旅官兵傷亡慘重,但官兵們在姜玉貞的率領下,仍懷著保家衛國的赤膽忠心,頑強抗敵。不久,日軍從南門攻入城內,姜玉貞率殘余官兵,在城內的大街小巷與日軍展開廝殺。
1937年10月10日下午,全旅僅剩不足千人,大部分街巷、院落落入敵手,姜玉貞帶領官兵頑強地堅守著陣地。戰斗持續到傍晚,該旅只剩五六百人。夜幕降臨,固守原平10日的任務已經完成,一九六旅殘余官兵遂陸續從東北角撤出原平。姜玉貞和特務排長黃洪友及幾名士兵仍在堅守陣地,掩護將士撤退。撤退中,姜玉貞左腿被炮彈片擊中,傷勢嚴重,不能行走,被黃洪友等拖到附近玉米地準備隱藏。為保護士兵生命,姜玉貞命令將他放下。無奈,黃洪友等只好先行撤離。日軍發現姜玉貞時,他已失血過多昏迷不醒,遂將其殺害,并取走他的頭顱。那一年,姜玉貞僅43歲。
原平戰役,一九六旅5000余官兵大部分陣亡,牽制日軍南下長達10日之久,使中國軍隊有充裕時間在忻口從容布防,最終取得忻口會戰的勝利。
永恒的精神火炬
“1994年前后,我在湖北乘坐火車,遇到一群大學生。他們聽說我來自烈士故鄉,紛紛請我簽字。”姜旭東回憶,“他們還請我講英雄的故事。說實在的,當時,我對姜玉貞將軍的了解也不多,回來后便認真翻閱有關史料,研究整理將軍的事跡。”
隨著研究的深入,姜旭東了解到,姜玉貞殉國后,全國各主要報紙、雜志紛紛發表悼念文章。山西各界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公祭活動,痛悼忠魂。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在《紀念孫總理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大會上的演說詞》中,贊揚姜玉貞等人“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范”。當時的國民政府授予一九六旅榮譽旅稱號,并明令褒揚姜玉貞,追贈陸軍中將,從優議恤。
1979年6月,山東省追認姜玉貞為革命烈士。2014年8月29日,姜玉貞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004年,我開出租車去山西,聊起姜玉貞,很多人知道他的事跡,這愈發堅定了我研究姜玉貞、傳播姜玉貞事跡的決心。”姜旭東說。
行走在姜玉貞烈士紀念館,看著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感覺英雄并沒有走遠。姜旭東說,每逢重大節日,紀念館都會迎來一撥又一撥觀眾。姜玉貞烈士紀念館,正在從一座歷史記憶的保存之所,升華為民族精神的鍛造熔爐與時代新人的培育苗圃。
光陰流轉,姜玉貞烈士紀念館的紅墻黃瓦間依然回蕩著抗戰歲月的吶喊。紀念館所傳遞的抗戰記憶,不僅是血與火的史詩,更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動注腳。